前言
很多年前读过一本书《重构-改善既有的代码》,里面有一个能快速提升编程水平的方式就是,代码中需要尽量减少重复的部分,1000行代码可以优化为800行,800行可以优化到500行,方法就是将其中重复的地方抽离成一个方法,然后不停的调用这个方法,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具类的产生。
而后,更大一点,比如每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登录注册,但是并不可能每个项目都独立开发,所以便会有公共服务(公共页面产生),我们会做一个统一的登录注册页面,让每个项目共用,由此增加开发效率。
在发展中,会有一些巨头入BAT产生了,更会提出统一的登录、注册、支付等服务,这个就是一种赋能,这种便可称为一种平台,而公众号便是平台中最广为人知的产品。说起公众号,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,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对于一些创业团队来说,公众号承载的实际业务工作,比他们的APP高得多。这里我们便来简单的梳理下公众号的功能,并且赞美下他的平台性特点。
PS:公众号本身文档已经十分完美了,这里就是加点自己的理解罢了,也有可能是曲解。
PS:终于更新了一篇博客,虽然自己不是很满意?
概念解释
1、订阅号:主要偏于为用户传达资讯(类似报纸杂志),认证前后都是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;
2、服务号:主要偏于服务交互(类似银行,114,提供服务查询),认证前后都是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;3、企业号: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使用,需要先验证身份才可以关注成功企业号。1)如果想简单的发送消息,达到宣传效果,建议可选择订阅号;
2)如果想用公众号获得更多的功能,例如开通微信支付,建议可以选择服务号;3)如果想用来管理内部企业员工、团队,对内使用,可申请企业号;4)订阅号可通过微信认证资质审核通过后有一次升级为服务号的入口,升级成功后类型不可再变;5)服务号不可变更成订阅号。所以对于公司来说,如果不是行政部门想提升凝聚力,我们会使用的只有订阅号以及服务号,其中订阅号还多见于个人博客,个人公众号。
服务号以及订阅号差别
首先,订阅号更利于传播,服务号其每月只能推送四条消息,想用服务号发推送新闻稿就要注意了,最好每周推送个一周要闻就不得了了,而订阅号这方面就灵活的多,每天可以推送一条信息,这个特性就十分适合做个人或者小型机构做自我宣传工具了。
然后,在功能上来说,服务号就丰富的多,对于我们来说最核心的功能应该是微信支付,只有服务号才支持微信支付。
最后,在接收消息上,服务号是单独占一行(与联系人同级别),订阅号是在一个订阅号文件夹里面,等级有差别。
这里盗一张非常不错图():
开放平台与公众号
我们这里以一个应用场景为例,来说明整个问题,首先思考以下场景:
小叶是一家做互联网连锁串串店的公司,在成都就有10家连锁店了,并且会想做到全国100家1000家,那么他该如何用互联网协助运营呢?
以上场景需要考虑几个客观因素:
① 公司总部也许就30-50个人,这批人是互联网出身,对互联网一切比较熟悉
② 各个门店的话,除了店长或者核心人员会参与到培训稍微了解一些互联网知识,多数是服务员大妈
③ 传统行业人员组成相对社会管理一般比较费力,遇到问题往往更喜欢丢锅
④ 每个店长都可能会很把自己当一回事,会提出很多运营想法
于是问题就出现了:
① 总部肯定是需要一个系统统一管理各个门店的收入以及用户
② 各个门店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,宣传管理自己的用户
对于这个诉求,似乎有一个方案是:
① 每个门店拥有一个自己的服务号,可以完成在线的各种流程
② 但是每个门店的服务号是挂在一个统一的大公众号之下的,总部能够看到每个服务号的一切数据
那么这个方案是不是存在呢?别说还真存在!
为了识别用户,每个用户针对每个公众号会产生一个安全的OpenID如果需要在多公众号、移动应用之间做用户共通,则需前往微信开放平台,将这些公众号和应用绑定到一个开放平台账号下绑定后,一个用户虽然对多个公众号和应用有多个不同的OpenID,但他对所有这些同一开放平台账号下的公众号和应用,只有一个UnionID可以在用户管理-获取用户基本信息(UnionID机制)文档了解详情。
这里举个实际的例子说一下这个关联,比如我们公司有三大应用:
① 微信公众号-网页授权
② APP-唤起微信登录
③ PC网站-微信扫一扫登录
显然,我们三个应用都需要用到微信登录,但是我们需要保证我们的账号是统一的,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微信开放平台去注册了
如图所示,这里可以将开放者平台与APP、PC网站、公众号全部绑定起来,由此将三个看似独立的应用关联在一起。
APP里面会包含iOS APP Store里面的标志,这里有个映射关系;而公众号绑定也不是毫无限制:
一个开放平台可以绑定的公众号是有限制的,所以我们如果想用一个开放平台管理所有的连锁店除非腾讯走后面,否则是有一定困难的。
所以我们如果真的需要总部管理各个分店的话,这里正儿八经方案依旧是用一个公众号绑定一个H5站,在H5站里面做各种接口控制,这里换个方式说是,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许流程复杂一点,也比放在第三方公司好得多。
从体系角度看公众号设计
我们这边最近也一直在做基础服务,这一切都是为了完善技术体系,从第三方应用接入来说,微信应该是做的最好的,百度这边有直达号等类似的产品,但是其体系化感觉还是有待提高的,阿里应该也有类似的技术产品诞生,从我们这层来说,都没有太多知晓,所以要么是运营的不好要么是做的不好。
PS:有所不同的是百度地图这边接口应用到比较多
微信APP本身量非常大,于是开始在平台上发力(我最近也在畅想,我们的APP量大了该怎么使用,结果看了下,好像还没上线,没有结果......),我们看看其应用核心组成部分:
① 订阅号
② 服务号
③ 平台号-APP
④ 平台号-PC
其实消息定制卡片话,很多聊天系统都做过,现在QQ做的特别好,一个可识别URL在QQ里面,就会被自动转换为卡片,我觉得最初微信做公众号的初衷可能就是想将URL这块应用好,于是出现了公众号体系,公众号体系出来后,变会思考如何让各种APP与微信产生交互,这样一步步的将自己由一个纯聊天工具变成了一个平台。
像之前令我们非常头疼的支付系统,现在就完全可以接入微信支付,流程一下就简单起来,这就称为一种“赋能”,就是因为登录体系、支付体系的完善,再加上微信本身的大流量,对应的开发者越来越多了,相辅相成便形成了如今微信的整个一套生态体系,在我们外行人看来真的是令人惊叹!
对于我们各个垂直领域来说,比如我们做医疗的,能不能将自己的家庭医生服务基础做好,然后好好包装一番,让各个平台获得医疗服务;假如我们做货运的,能不能提供比较好的API或者网页接入方式,帮助各个平台更好的接入我们的业务,只要具备平台思维,我相信一旦具有这种基础,后续会越走越远的。
现在平台化的产品&工具越来越多了,比如七牛,比如腾讯问卷这种小而美的产品,我相信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。